1.1 广告业务上下游介绍
广告的三要素:广告主、信息、受众
广告分类
- 效果广告/品牌广告,通过目的/内容/形式/效果区分
- 软广/硬广
广告售卖方式(计费方式),品牌/效果广告以及软广/硬广均有不同,可概括为以下类型(引用):
售卖方式 | 品牌广告 | 效果广告 |
---|---|---|
硬广 | CPD-Cost Per Day | CPM-Cost Per Mille |
按轮卖 | CPD-Cost Per Download | |
CPM-Cost Per Mille | CPA-Cost Per Activation | |
软广 | 按项目卖 | CPS-Cost Per Sale |
活动赞助 | CPL-Cost Per Lead |
广告从有投放需求到被投放给受众经过的相关利益方的过程:
广告主 | 代理-DSP | 流量贩子-SSP | 媒体 | 用户 |
---|---|---|---|---|
</p><p> </p><p>``</p> | <p></p>``<p> </p><p> </p><p>``</p> | <p> </p><p>``</p> | <p></p>``<p></p>``<p></p>``<p></p>``<p> 900w日活 </p><p> 3000w月活 </p><p> 具体到每一个用户 </p><p>``</p> | |
花钱推广-金主 | 拿钱干活-中间商 | 拿钱干活-中间商 | 售卖流量-我们 | 无辜的用户 |
<p> 每年要花上亿推广费用 </p><p> 1. 不同地区:北美、南美、亚太、非洲的市场目标 </p><p> 2. 目的不同:推广新品、品牌升级 </p><p>``</p> | <p> 服务广告主 </p><p> 把广告主的要求变成一个个具体投放计划 </p><p> 1. 在北美市场花5000w,投放覆盖9000w目标人群 </p><p> 2. 在100个媒体上进行投放,包括主流媒体-Facebook、Ins、Tiktok等 </p> | <p> 帮助媒体变现 </p><p> 来我的平台投放吧,我这里什么媒体都有!</p><p> 1. 对接海量媒体 </p><p> 2. 进行流量交易,满足不同的交易方式 </p> | <p> 1. 用户转化–>流量 </p><p> - 开广告场景 </p><p> - 管理广告频次 </p><p> 2. 流量进行交易–>钱 </p><p> - 对接不同渠道 </p><p> - 进行程序化交易 </p> | <p> 合着就我一个冤大头?</p><p> 平白无故看两个广告 </p><p>``</p><p> 贡献商业化流量,享受免费、更好、可持续的服务 </p> |
<p> </p><p>``</p> | ||||
广告主:有广告投放需求的一方,即广告主 |
-> 需求方平台:也被称为DSP,负责将广告主的广告需求变成具体的广告物料——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以及制作投放计划,同时也会根据投放效果进行数据分析,帮助广告主调整广告策略
-> 供应方平台:也被称为SSP,是代理和媒体的撮合交易商,掌握大量媒体资源,帮助代理将广告投放至媒体,帮助媒体流量变现
-> 媒体:有广泛的用户流量,可通过广告位将广告投放给受众
-> 用户:最终获取到广告信息的一方,即受众
总结一下,代理的价值在于聚合了拥有广告投放需求的大量客户,流量贩子的价值在于聚合了具备广告投放能力的大量媒体,若广告主和媒体之间直接发生交易,交易效率极低
1.2 效果广告业态
对我们的媒体——今日水印相机来说,通过广告实现流量变现的途径是:用户 -> 流量 -> 商业化流量 -> 变现,其中商业化流量指作为广告被投放给用户的流量,也就是用户与广告交互(曝光、点击、下载等)产生的流量
商业化流量越多,媒体收益一般来说会更高,但商业化流量会显著影响用户体验,如微博有15-18%的商业化流量,小红书是10%,字节系13%,这些产品给人的体验均有所区别,所以平衡用户体验 - 平台收益 - 广告主ROI也是广告业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
效果广告的获客链路:曝光 -> 点击 -> 下载 -> 注册 -> 激活付费
在今日水印相机中,商业化流量指效果广告,是当前主要投放的广告类型,结合上述媒体在广告产业上下游扮演的角色,媒体需要做到广告资源管理、流量交易和渠道管理三方面的能力
广告资源管理
广告资源指客户端可以拿来交易的可投放的广告位,广告位由页面+容器+点位三个要素构成
- 页面指广告所处的页面
- 其中容器指广告容器,它具备如下要素:
- 支持的广告类型:有开屏广告、插屏广告、信息流广告等,这些类型又可被分为阻断式广告(慎用,需要用户行为完成)、嵌入式广告、原生广告(渲染效果更匹配APP)
- 格式: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
- 自适应填充:根据广告物料的特性填充相应内容
- 交互方式:点击、滑动、摇一摇等
- 转化能力:链接访问、注册、下载、唤起APP、小程序等
- 样式:广告物料的排列布局
- 点位指在信息流中出现的点位
广告资源管理指可以通过平台来灵活配置可用于出售的广告位
广告资源管理 = 广告位 + 频次
流量交易
- 程序化交易:把流量以标准化的方式在市场内进行交易,就需要把流量发送到交易所(即渠道,扮演DSP角色)
- 出价与计算:是否支持竞价(bidding),一价结算还是二价结算
- 流量分发:如何定义询价/交易顺序
渠道(代码位)管理
渠道管理指对接渠道和选择合适渠道获取更高的收益
对接渠道的方式包括使用渠道提供的sdk、调用渠道的API等
1.3 流量交易
流量交易是广告业务的核心,具体的流量交易过程如下
在DSP和SSP之间,需要有一个广告位买方(DSP)和卖方(SSP)的中介拍卖平台,在此平台上买卖双方要出价竞争每一次广告曝光机会的花费,该平台被称为即被称为广告交易平台(Ad Exchange,ADX)
- 当前端App触发广告流量机会时,会将本次流量下发给其对接的ADX,流量属性中通常会带有广告位和用户信息等相关属性;
- ADX在接收到流量请求时,首先会校验流量的合法性,最简单的就是参数校验,然后校验订单/DSP的预设值,最终将该流量下发给哪些DSP;
- DSP接收到本次流量时,根据流量中携带的相关属性决定是否参与竞价,如果流量合适,则返回参竞价格(或者dealId)及广告元素给ADX;
- ADX接收各家DSP竞价信息,在经过一系列的有效性判断之后根据价格竞价排序,价高者得之,将获胜的广告信息下发给媒体,同时通知DSP其广告获胜了(这一步非必需,但建议有);
- 媒体在收到广告信息后,对广告进行渲染展示。
当ADX对接多个DSP时,就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来决定对这些DSP串行还是并行请求竞价,广告行业通常使用的策略如下:
串行请求:一般被称为Waterfall(瀑布流),指的是“在无法实时评估每次流量的价值时,基于历史eCPM数据,从上到下请求DSP,分发流量”
例:假设ADX对接了三个平台,三个平台的eCPM和填充率分别如下,假设有1000个广告请求
我们期望总收益最高,即优先填充eCPM高的平台,且最终所有广告位尽可能被填充,因此可以采取如下策略:先把1000个广告请求全部请求 DSP3 ,把未填充的部分请求 DSP1,最后未填充的部分请求DSP2,具体流量分发流程图如下
收益 = 1000 * 25 / 1000 * 20% + 800 * 20 / 1000 * 30%+560 *15/ 1000 *50% = 14,总填充率为72%
Waterfall方案的问题是:
- 如何确定一家DSP的历史eCPM数据和填充率?这个目前需要运营同学手动维护,无法做到自动化预测
- 历史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的话,可能造成优先级低的DSP出价比优先级高的DSP高,无法收益最大化
- 多个DSP之间是串行请求的,会造成用户体验变差
另外一种可并行进行的竞价方案叫做Header Bidding(头部竞价),指“将流量发给头部买家,头部媒体进行竞价,然后将获胜的底价作为底价去请求其它不支持实时竞价的DSP”
实现Header Bidding需要以下要求:
- 头部买家需在返回广告物料时,同时返回出价,这样ADX才能完成竞价
- 若不支持实时返回出价(非头部买家),但需要支持传入广告位底价,这样如果有广告返回,那么价格一定高于底价,对ADX和媒体来说收益最高
上述Waterfall和Bidding是在DSP支持竞价的前提下进行的,除此之外,还可通过PD(Programmatic Direct,程序化直接交易)的方式进行广告交易,是广告主和媒体之间通过程序化平台进行的广告位直接购买交易,不经过实时竞价(RTB)过程
1.3 名词解释
广告售卖方式
- CPM(Cost Per Mille):按照每千次曝光计费
- CPA(Cost Per Activation):按照行为计费(比如注册等)
- CPT(Cost Per Time):按时间计费,独占性包时段包位置
- CPC(Cost Per Click):按照点击计费
- CPD(Cost Per Download):按照下载计费
- CPS(Cost Per Sales):按照销售量计费
- CPL(Cost Per Lead):按照获客数量计费
广告上下游角色
DSP(Demand Side Platform,需求方平台):为广告主提供服务
SSP(Supply Side Platform,供应方平台):为可投放广告的媒体提供服务
渠道:是对于媒体来说的概念,指获得广告投放的来源,具体有广告联盟、平台厂商、DSP/SSP、网服平台直售
广告联盟:拥有自己的流量矩阵,即既拥有流量投放能力,也掌握广告投放需求,代表为穿山甲、优量汇、百青藤、快手联盟
平台厂商:一般指手机厂商、拥有操作系统级别的流量,同样有流量投放能力和掌握广告投放需求
网服平台直售:即广告主主动联系平台进行广告投放交易
广告业务名词
广告位:指媒体可拿来售卖(投放广告的)位置,包含页面+容器+点位三个要素,对广告资源的规划
代码位:带有渠道和交易属性的位置,对双方来说共同的位置
程序化广告:是一种通过自动化技术进行广告购买和投放的方式,前文所述就是程序化广告,参与方包括Advertiser,DSP,SSP,Ad Exchange,DMP(Data Management Platform,负责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,帮助广告主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)
广告竞价名词
RTB(Real-Time Bidding):实时竞价,是程序化广告的一种核心机制,指广告展示位在页面加载时,通过实时竞价系统,在毫秒级别内让多个广告主同时出价竞购该广告位,出价最高的广告主获得广告展示机会
竟胜:指广告主在广告竞价过程中赢得了广告展示机会的情况。当多个广告主为同一个广告展示位置竞价时,系统会根据出价(以及其他相关因素,如广告质量分、点击率预估等)选择一个最高的出价。这个出价的广告主被称为“竟胜”,他们的广告会被展示给用户
竟败:指广告主在竞价过程中未能赢得广告展示机会的情况
Bidding一价:又称为一价竞价(First-Price Bidding),广告主支付的价格就是其竞价的金额。即广告主出价多少,赢得竞价后就支付多少
Bidding二价:又称为二价竞价(Second-Price Bidding),广告主支付的价格是第二高的出价金额,而不是自己出价的金额。即出价最高的广告主赢得广告展示位,但支付的价格是次高出价再加上一个最小的增量(如0.01元)
PD(Programmatic Direct):指程序化直接交易,是广告主和出版商之间通过程序化平台进行的广告位直接购买交易,不经过实时竞价(RTB)过程,程序化直接交易通常涉及广告主和出版商事先达成的协议,并且广告的展示位置、展示量、价格等都在交易前已经确定。广告主无需参与公开竞价,能够获得更加可控的广告投放资源
广告运营名词
eCPM( Effective Cost Per Mille):每千次展示的有效成本
DAU(Daily Active Users):日活跃用户
MAU(Monthly Active Users):月活跃用户
ARPU(Average Revenue Per User):每用户平均收入
曝光Gap:广告的实际展示次数(曝光量)与预期展示次数之间的差距
收入Gap:预期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
ROI(Return on Investment):即投资回报率,主要用于衡量投资的盈利能力。它通过比较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与投资成本,帮助投资者评估一项投资的效益